Saturday, 24 January 2009

《均衡教育、美育和理工科教育 》

教統會發表的「廿一世紀教育藍圖教育綱領」論及「整體教育目標」,提出「五育並重,多元發展」這個令人可喜的口號。所謂「五育」,人所皆知「德、智、體、群、美」,香港的教育一直全面向智育傾斜,其弊端已是老生常談,然而要改變這情況,勢必要對目前課程內容作出取捨,騰出空間去讓學生舒展身心,平衡發展。這樣的取捨肯定困難非常,牽涉的不獨是學科內容孰多孰少,更有資源分配,學科教席數目等敏感問題。這方向的改革需要很大的勇氣和力量,需要時間去爭取多方面的支持。

除卻通過課程改革去達致整體教育目標,教師其實可以在固有的課程範圍內,籍著教學的方法,引導,示範和個人投入,實行「智育為用,五育為體」的均衡教育。以下筆者試就如何以「理科為用,美育為體」討論一下。首先要澄清一點理念上的問題:美育並不等同於美術訓練,不止於藝術品的創造。對大部份人來說,美育的重要性在於學懂欣賞美的事物。在現代化的消費型社會,假如消費者都擁有好的審美能力,這個社會的產品定必更令人賞心悅目,不獨社會環境得以提升,從實際考慮,其產品亦定必更具競爭力,更能創匯。

香港的中學一般過了中三階段就要分文理雙流,向理科班的同學似乎從此就與文史哲類藝術性較明顯的科目絕緣,一心在數學和科學的理性世界 打滾。上到大學專修理工科的時候,連語文及文化科目都丟了;藝術和美育都無從談起,逐漸成為不相干的東西了。然而在理工科領域學有所成的人都會指出,專業所需的判斷力和審美能力實有莫大的關係,而這關係在數學和物理學更為明顯。出色的數學家和物理學家都深深體會到,最出色的理論和工作都是最美的。牛頓定律,熱力學定律,幾何學,線性代數......等等,無不都是極美之物。在傳授這等學科知識之時,亦必要把握機會引導學生欣賞其美之所在,培養其欣賞能力。以筆者熟悉的工程學為例,一件好的科技產品,一項優秀的工程,亦必定是以最大效益滿足用家的要求,多一分嫌多,少一分不足,「剛剛好」的設計原型,散發著的是多方面契合的和諧美,是工程師和用家共同的滿足感的來源。

美育關乎的是人民的創造力,鑑賞力和判斷力。缺乏美育的專業訓練是不完整的,次等級的同理,缺乏整全教育的學習是殘缺的,甚至是危險的。要扭轉香港教育目前的困境,有賴政府和廣大教育同工擇善固執,持之以恆,在制度上及師生溝通上精益求精,以教育為本為末,致力提高香港下一代的素質。

吳偉賢
香港中文大學訊息工程系副教授

No comments:

Post a Comment